凌玥瑶站在院门口,指尖摩挲着那张皱巴巴的纸条,露水已经将字迹洇得有些模糊,却仍能辨认出那几个字。
凌玥瑶低头看着女儿沾了草屑的布衫,突然想起昨夜里顾野说的话——王翠兰告她私藏物资、作风有问题。
死鸡和纸条,分明是第二波警告。
灶膛里的火“噼啪“响了一声,火星子溅在她脚边的碎柴上。
凌玥瑶把妙妙的手放进她怀里暖着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。
她得动,不能让王翠兰觉得她怕了。
井边的青石板结着薄霜,凌玥瑶拎着竹篮的手垂在身侧,死鸡的翅膀扫过她裤脚。
她故意提高声音,像是说给井边的老槐树听,又像是说给躲在篱笆后偷看的人听:“这是我家下蛋的鸡,许是吃了田埂上的毒草,今早硬邦邦躺竹篮里了。“
几个早起打水的妇女围过来,张婶子探着脖子看:“哎哟,这鸡冠子都发紫了,莫不是瘟鸡?“
凌玥瑶手在井里搓了搓,溅起的水珠落进竹篮,打湿了死鸡灰白的羽毛:“张婶要是怕,我这就拎去公社防疫站,这鸡要是有鸡瘟,是要传染的。“
她这话尾音带着笑,眼角却扫过不远处的草垛——王翠兰的蓝布衫角刚闪过。
妇女们面面相觑.
凌玥瑶蹲下来洗鸡,凉水冰得她指尖发木。
她听见身后传来细碎的脚步声,不用回头也知道是谁。
王翠兰的花围裙角扫过她胳膊时,她故意把竹篮往井边一放:“翠兰嫂子来得巧,这鸡我正愁没处扔,要不你帮我搭把手?“
“谁跟你搭把手。“王翠兰的声音像块冻硬的萝卜,“我是来打水的。“
她舀水的铜瓢撞在井沿上,“有些人啊,来路不明的东西倒是不少。“
凌玥瑶低头擦手,水珠顺着指缝滴在青石板上,砸出小坑:“嫂子说的是啥?也不知哪个黑了心肝的东西,害死我家的鸡。也不怕自己家被毒死……“
王翠兰的铜瓢“当啷“掉在地上。
凌玥瑶抬头,正撞进她发红的眼睛里——那里面有股子狠劲,像被踩了尾巴的母狗。
她突然就笑了,把竹篮往怀里一收:“我先去埋鸡,嫂子继续。“
回家时,妙妙正趴在外婆的纺车边打盹。
张氏摸着外孙女的头,见凌玥瑶进来,欲言又止。
“外婆别担心。“凌玥瑶蹲下来给妙妙掖被角,“我心里有数。“
等妙妙睡沉了,凌玥瑶背上竹篓出了门。
山风卷着松针的香扑在她脸上,她绕到后山的老槐树下,闭了闭眼。
再睁眼时,眼前的景象变了。
白瓷砖地面泛着光,货架上的可乐瓶闪着光,唐宝宝正擦着柜台抬头:“玥瑶姐,今儿要换点啥?“
“宝宝,我要几样旧货。“凌玥瑶把篮子里的农货放在柜台上,“带锈的铁皮饼干盒,褪色的塑料牙刷,油纸包的肥皂。“
唐宝宝擦手的动作顿了顿:“你这是要干啥?拍老电影?“
“应付点麻烦。“凌玥瑶摸了摸货架上的搪瓷杯,“越旧越好,最好能看出用了十年八年的痕迹。“
唐宝宝从仓库里翻出个铁皮盒,盒盖上的牡丹花褪成了淡粉,边缘的锈迹斑斑。
她又递过一把牙刷,刷毛都分叉了,“这把是我上个月刚扔的,泡点茶渍就能更旧。“
凌玥瑶把东西装进竹篓,临出门时又回头:“宝宝,要是有旧报纸......“
“明儿给你留。“唐宝宝冲她眨眨眼,“你这丫头,鬼点子真多。“
晒谷场的日头正毒。
凌玥瑶把藤箱往青石板上一放,“咔嗒“打开锁扣时,周围的妇女都凑了过来。
“瞧这搪瓷杯,蓝边儿都磨没了。“
“这铝饭盒,底儿上还有'前进公社'的字样呢!“
凌玥瑶摸着那包油纸肥皂,肥皂的香味混着旧纸的霉味:“这些都是我娘当年下乡时带的,压箱底二十年了。我前儿去镇里,见城里小年轻抢着买老物件,说这叫'怀旧'。“
人群里传来嗤笑,王翠兰挤到最前面:“你娘下乡时的东西?我咋记得你娘早......“
“我娘走得早,可这些是她留给我的念想。“凌玥瑶的声音突然轻了,指尖抚过搪瓷杯上的裂纹,“上个月我去县医院,见有个女学生捧着个破茶缸子当宝贝,说要拿回学校展览。我就想,咱村这些老物件,说不定能换点油盐钱。“
人群静了一瞬。
张婶子摸了摸铝饭盒:“要是真能换钱......我家还压着个旧铜盆呢。“
“我家有个老粗布包袱皮!“
王翠兰的脸涨得通红,她扯了扯身边人的衣角:“别信她,指不定从哪偷的......“
“偷?“凌玥瑶突然提高声音,“我这就写封信给县供销社,让他们来验验。要是假的,我把藤箱吃了!“
傍晚的风裹着灶烟钻进院子时,顾野的军大衣扫过篱笆。
他手里捏着张报纸,边角卷得像片枯荷叶:“我在公社邮局看到的,你说的'怀旧',报纸上有。“
凌玥瑶接过报纸,头版标题刺得她眼睛发亮——《老物件走俏!城里兴起“怀旧风“》。
这还是唐宝宝在谈话间告诉她的知识,也是她请顾野帮忙的事。
她翻出钢笔,在炕桌上铺开信纸:“顾队长,麻烦你把这信捎给县供销社。就说我能提供一批老包装日用品,试销合作。“
“你就不怕露馅?“顾野蹲在灶边拨弄柴火,火星子溅在他军靴上,“那些东西......“
“越像真的越安全。“凌玥瑶把信纸折成方块,“只要他们查不出源头,老物件就是老物件。“
顾野突然伸手按住她的手腕,掌心的茧磨得她发痒:“要是查出来......“
“查不出来的。“凌玥瑶抽回手,把信塞进他军大衣口袋,“我娘当年确实在这村下过乡,这些东西......就当是替她圆个念想。“
月亮爬上东墙时,凌玥瑶裹着棉袄出了门。
王翠兰家后院堆着半人高的玉米秸,她借着月光蹲下——墙角的泥地上,一个清晰的鞋印正对着自家的窗户。
是42码脚印,鞋跟处有块月牙形的磨损。
凌玥瑶摸出随身带的布片,轻轻拓下鞋印。
回到家,她翻出本子,在最后一页写道:“王翠兰背后有人,穿42码鞋子,鞋跟有月牙痕。“
写完又撕下来,塞进灶台下的砖缝里。
窗外的风突然大了,吹得窗纸“哗哗“响。
凌玥瑶裹紧被子,妙妙的小身子像团暖炉贴在她怀里。
她望着天花板上晃动的树影,嘴角慢慢翘起来——王翠兰以为她是软柿子,可她手里攥着的,是能砸穿天的石头。
隔了几天,天刚亮,顾野的敲门声就响了。
他手里举着个牛皮纸信封,军帽上还沾着露水:“县供销社回信了,让你带着样品去镇里面谈。“
凌玥瑶接过信,封口处的红戳还带着墨香。
她望着东边刚升起的太阳,暖光裹着她的布衫,把影子拉得老长。
妙妙揉着眼睛跑过来,攥住她的衣角:“妈妈,今天吃啥?“
“吃鸡蛋羹。“凌玥瑶弯腰抱起女儿,把信往怀里按了按,“还吃好多好多甜饼干。“
山风卷着新麦的香吹过村口,王翠兰家的烟囱刚冒出炊烟。
凌玥瑶望着远处的山路,眼里的光比朝阳还亮——这一局,她不仅要活下来,还要让所有想看她笑话的人,都抬头看她站在山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