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糟糕的是……
她昨晚刚成了新娘子!
想起昨天晚上那个别扭尴尬的新婚之夜,她的脸颊就微微泛起了红晕。
虽然沈存濮喝了那据说能调养身子的灵泉之后,身体确实比之前好了不少。
可他在这方面明显没什么经验。
说实话,她也强不了多少。
哪怕曾偷偷和闺蜜一起看过几部爱情动作片。
在理论方面略有研究,但实操起来却依旧一片茫然。
那一回的动作草草结束。
既没激情,也没有温情。
最关键的是,他的身体状态远未恢复,她也不敢逼得太紧,浅尝辄止。
谁也没想到一大清早就碰上了这么晦气的事。
她的被子居然被人毫无预兆地掀开。
紧接着迎来的是老太太的絮絮叨叨。
一想到这儿,苏沉薇就越发觉得心烦意乱起来。
她终于忍不住对着婆婆翻了个白眼。
“妈,谁家里会一大早就去掀新过门儿媳妇的被窝?虽说幸好穿了衣服不会太尴尬吧,可是这种事情多让人不好意思。”
然而这句话非但没有起到半点缓和的作用。
反而让张小丫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起来。
“你倒说说自己知道现在几点了吗?”
“哪个刚入门的新媳妇像你这般?”
“赶紧去洗漱洗脸、再到灶台那儿生火做饭才是正经事儿!”
苏沉薇仍旧懒洋洋地坐在床上。
整个人仿佛还沉浸在昨夜的情绪之中,并没有丝毫要行动的意思。
她一边看着张小丫,嘴里一边懒散地哈了一个长长的呵欠。
“不饿。”
她慢悠悠地说,“你要吃的话那就自己去做呗。”
她是来当儿媳的。
不是来当做牛做马的苦工。
“你说啥?!”
张小丫猛地一瞪眼,几乎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!
这下可是天都要翻啦!
“苏沉薇,少跟我耍你那些大小姐脾气!别装模作样、想在我这儿摆谱!”
张小丫语气尖酸刻薄。
“既然是正正经经嫁给沈家的长子,做了我们沈家的长媳,那就该有承担责任的自觉!”
“别说是在青山村了,就算整个公社、周围十里八乡,谁家刚过门的新媳妇不是刚入门就得洗碗挑水、做饭喂猪、田里地里一把抓?”
张小丫冷哼一声。
“你这样好吃懒做的态度像什么话?难怪别人总批你们那路走资派。”
“我看啊,不只是让你丢咱们沈家的脸,也把你那个英雄爷爷的脸都给你丢光咯!”
这一番话说完,苏沉薇只觉太阳穴突突跳动。
虽说她嫁进沈家没打算任劳任怨务,但她也绝对容不得别人这般说她爷爷!
她在穿过来前,不过是旁观者。
可那时就已经被“苏爷爷”那种铁骨铮铮的精神深深感动。
不管,这位苏爷爷是否真如小说描述那般英勇,也不管这些形象是否只是虚构出来的。
不可否认的是,正是千千万万像他这样的前辈抛头颅、洒热血,才换得今天的和平岁月。
“别说别人。”
苏沉薇缓缓抬头,开口冷冷道。
她说话的声音不大。
“你以为我真是好欺负的?别忘了,要不是当年我爷爷出手相救,你们沈家根本熬不过那场饥荒!”
“没有我们苏家当年救济,怕是沈家几口人早在几年前就被饿死了吧?!”
当初张小丫嫁进沈家的时候。
那家穷得连一口完整的锅都拿不出来。
灶台上冷冰冰的,米缸早就见了底,墙角还裂了一条缝。
外面的风一吹就呼呼地往里灌。
寒冬腊月里,一家人只能挤在一间屋里取暖。
屋顶的瓦片松动了都没人去修,老鼠跑进来四处找食,转悠一圈觉得连个渣都没有,居然嫌弃地又跑了。
好在后来局势慢慢稳了下来。
沈知聿的父亲,在抗日前线战场上奋不顾身地救下了苏老爷子一命。
这事虽是多年前旧事,但情义不灭。
于是,从苏家送来的布料、粮食、咸肉、火柴……
一年四季没断过。
那时候,她与沈知聿去世的父亲终于能填饱肚子了。
孩子们也慢慢长了起来,生下的一双儿女如,今已经能在院子里追着母鸡捡鸡蛋,帮忙做饭了。
这份援助持续了好几年,十几年下来几乎没有停歇过。
苏家一直默默帮扶着沈家。
前两年沈老爷子过世后,张小丫顺理成章接替了主持家中大小事务的角色,变成了这家的主心骨。
可问题是,哪怕是再小的一点恩情。
时间久了、情绪变了,也会被某些人悄悄藏起来。
而张小丫呢,根本就从未正面认可过苏家的这番大恩大德,嘴上也绝不承认:。
我们一家子是靠你们才活下来的。”
所以刚才苏沉薇几句话说得她脸上挂不住了,顿时就怒火中烧。
“腾”地从板凳上跳了起来,脸都气歪了,当场冲过去,扯开嗓子骂道:“你现在还好意思拿出这些东西说话?!你欠的是人家拼上性命换来的大恩!”
“那是天底下谁都还不清的情谊啊!”
“给我们点粮食和棉衣又怎么啦?那些都是为了让你平平安安地进门我们沈家门才应该付出的吧?”
接着她越说越激动。
“要不是当时你是咱们沈家媳妇,背靠着我们这种贫农身份护住你的命,现在指不定你早就被人揪出来剃光头游街了!到时候想逃都来不及。”
“你不做事倒还有理了!整天晃来晃去装什么贤静?要是真不想做饭就赶紧给我去山上挖野菜去,少在这儿无所事事。”
“我再说一遍,以后我自己不会叫你三回五次干活,别等着我天天念叨!你自己难道不嫌烦,我听着都够恶心!”
她越吼越气,说到最后干脆抄起边上一个竹篮子用力一甩。
“咚”的一声直接丢在苏沉薇面前。
而后,她狠狠白了对方一眼,重重跺着脚步走了出去,头都不回一下。
而屋外的世界刚从一段饥荒年月中缓过来不久。
虽说天气开始回暖了,日子也有点儿盼头了。
但整个村仍然贫穷困苦,物资紧张。
平时哪吃得上精细粮食,一日三餐都是以粗粮为主。
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,才可能改善一下伙食,稍微吃点好东西,敞开肚子饱餐一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