静默(1 / 1)

1、

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

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

孤独的凄美、于色界的阴阳法则、是必然的!我们没办法一面追求美、一面拒绝悲凉、而这两者的融合、也为获得自由奠定了基础。某一天、当你连找寻知己的“攀缘心”都不要的时候、万物皆可成为你的伙伴。

2、

物质的匮乏并不可怕、精神的荒芜才是真的贫困、当我们经验过繁华的空虚与寂寥、自然也就明白了、这并不是聊以慰藉的说辞。

3、
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。

妈妈是这世间最是辛苦的人!我们难过了、可以躲起来、可以尽情地哭、可以找各种适当的途径释放情绪,累的时候、可以休息、可以罢工、可以耍赖撒娇,妈妈总是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、默默地陪伴在我们左右。而妈妈呢?当她们身心俱疲的时候呢?她们所能倚靠的又有谁呢?

不要去吝啬我们爱的表达、言语与行动皆可大大方方地展现、她们会欣然地接受并且积极地参与爱的互动、或许在传统的家庭一开始会感到些许的羞涩、但慢慢的会发觉、大家都喜于沉浸在这种活泼的气氛中。

4、

当每颗心都能感知到爱的时候、人性的恶就不会被激发出来、因而跑出去胡作非为。我们无法去奢望、每个灵魂都能在此刻觉醒、但只要爱在延续、光明就会到来。

5、

哪怕全世界都不爱我

我也对自己爱得深沉

有没有人曾对你说过、李商隐诗词的爱恋对象、或许就是他自己、别无他物。

只要不失探索内在的热望、在这趟或短或长的人生旅途中、会不自觉地、一遍又一遍地爱上、每一个不同的自己。

过去不可得、现在不可得、未来不可得

6、

晨起的梦境、忆起昔日的友人、不免升起些许的感伤、这种温情陪伴了我整个青春、也因不间断的离别、而结束了生命最灿烂的时节。

“世上本无事、庸人自扰之”、站在法界的视角看待、便是“法尔如是”!无无明、亦无无明尽、本来就没有烦恼这样东西、哪有烦恼可断?若是跟随着“意识心”产生的妄念四处游荡、唤自己一声:彼愚痴者!最恰当不过了。

以“玩索而有得”态度去处世、人生便会有趣的多!

7、

心外无法、法外无心、即心即佛

感恩佛祖[合十]

把弟子从断灭相的深渊中拽出来

以往种种关于坠落的梦境

也在阿赖耶识中慢慢变轻

逐渐气化直至消失殆尽

回归自性清净圆明体

我们共同的家园

8、

江南的零下六度

疾病的贸然造访

生活骤然凝结成冰镜

故事开始变得扭曲无解

下一缕阳光会从哪个角度投下

彻底解了这因缘所生法的尘网

我多么渴望奋力去抓住那些缘

把它们统统囚禁在自己的口袋

或许深爱的人就可以免除苦难

苦难在无生中只剩下幻影

不明了的却是真真切切的痛

而我却狂妄得想要打破这场幻境

9、

我们大部分的恐惧都源于对未知的不确定性、而人的适应能力又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、在无经验且艰难的环境中磨砺自身、事过境迁转身回望也不过如此。

10、

总是长得缓慢、慢到后知后觉、意识与世俗隔着一个时空、突然地坠落、呆立着观想、主动在无常中练习、洞察究竟不生不灭的本质。

11、

检验认知的第一方法便是行、行到畅通无阻、就是融会贯通的时刻、思维与现实最完美的碰撞、需要的只是多一点点勇气而已、一眼看法界、一眼看世界、性相一如。

新的一年、愿自己依旧能够诚实地面对自己!

12、

痛苦是通向生命圆满的必经之路。

13、

感到精神萎靡的时候、就好好休息放松身心、一张底片的境遇不会持续太久、以闲适的心态等待下一张底片的轮转、人生的每一张底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、在万难之中学会不强迫自己进取、就好比学习一项技能、在同一语境中住久了、自然而然就记住了所有的理论、剩下的就是依理践行、随遇而安是最好的强心剂。

14、

此生未闻及佛法之前、因不得自由、想得是如何彻底毁灭灵魂、进而摆脱轮回的禁锢、慢慢地、慢慢地、变轻、变轻、直至消散于虚空、如此极端的习性、大抵是因累世的意业所感吧!

15、

人普遍是活在感受里的、心念一转、感受就随之变动、外境还是那个外境、于人生而言、不如意事十有八九、这是不变的定律、若我们能够时常练习如何调转心境、便能做到事事如意、是向内而非向外。

16、

我们出生在这五浊恶世里、对于过去所造的恶业、被动或是主动、给心灵所留下的责备到底会停留多久呢?我们似乎无法祈愿、在所有的境遇里都能保有身心的干净、在二元对立的世界想要求得圆满、是人为所无法企及的吧!

若能够站在法界观的角度、去看待世间的种种、一切好像又变得可解起来、佛法言“无所受而受诸受”、我想应该就是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状态吧。

17、

曾经企图在古今中外的哲学里、找寻到一些人生的意义、但这终究还是不够究竟、始终深知自己没有办法避开心的觉受、而聊以慰藉、庆幸的是、后来在生命的迷途里巧遇佛法、他是把我从思想瓶颈中超拔出来的力量、而这股力量是绝对的自由、与我的心也是真实相契的。

18、

回首过往十年的历程、从所求皆如愿、到所求不得苦、再到现在的无所求行、随缘行、深刻体悟到了“无心插柳柳成荫、机关算尽终成空”的精髓、一切冥冥之中早已注定、我们所能修持的无非是内在的成长、与心魔和解直至放下、或许累世所形成的习性、牢不可破、顽固不化、但只要我们内心足够坚定、信心的火苗就会愈烧愈旺、形成不可阻挡之势、最终证得菩提。

“性相近、习相远”我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真心本性、也就是“佛性”、众生是未顿悟的佛、佛是已顿悟的众生、所以十方的一切众生:本是同根生、无二无别。

19、

初次在顾城那里听闻“一切来自冥冥、终将归于冥冥”的时候、第一感受是无比的亲切、而这种亲切之感、只有与心相契的当下、才会得以呈现。

时至今日才彻底明了、原来这个“冥冥”就是佛法的“清净自性圆明体”、也是道家的“无极”、所谓的道法自然、我想应该就是:法尔如是、禀性而为。

借助文字般若进入观照般若、最终回归实相般若、一切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、如果非要给生命下个存在的定义、我想这就是我存在的意义。

20、

天性就乐于离群索居、沉默寡言、无奈命运却喜于把我丢入人海、在碰撞与摩擦中自行学习长大、为了适应世界、不得不开辟出一条尚且可走的路、来体验世间的无常变化、幸运的是、在人生每个阶段的结束、都会换来一次静默的时刻、这种特殊的馈赠使我心存感激、就好似自己与命运的一个小秘密,可以停下来沉思、反省、融合。

对于过往发生的种种、一次次升起的虚幻之感、都让分不清真假、在这场梦幻之中、惟有呆在母亲身边的时候、才让我感觉到自己真正地活过、这与憧憬无关、也曾一度把她当成唯一的真实。

因过于深信自己的“感觉”、所以总是想着、要把每一个“感觉”的谜团打开、这种执迷不悟是牵引我走向宇宙真理最深的渊源。

当我第一次在《心经》里听到“舍利子、是诸法空相”的时候、刹那间不禁泪流满面、是历经千百劫终于找到归宿、找到本源的苦楚与感动、原来在这个世界真的有一种思想与我先前的感觉是完全相应的。

源于对母亲深深的执念、也让我更快地体悟到“应无所住、而生其心”真正的法义、自如地去爱、自如地去生活吧。

21、

近来在佛学上的困惑

一场梦境解开了所有

直截了当且惟妙惟肖

摩尼宝珠的出生无尽

印证昔日流入的灵感

22、

当我们不再留恋山下的情感、不再执着山下的风景、就能超越一切直抵山顶、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去欣赏宇宙万物、一旦具备了一舍俱舍的精神、顿悟便在反掌之间。

如佛经里所云:一超直入如来地、真如有念念真如

23、

长得慢一点、很像也没什么关系、你是什么终将长成什么、好比一颗香蕉树、不论你如何努力也结不出苹果来、用心去品味五味杂陈的人生、借其认识自己、找到自己、健全自己才是关键、心有一种魔法、只要我们时常谛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、它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、拥抱快乐。

24、

自性生发出的觉性是最直观的(胡来胡现、汉来汉现)、它是没有经过意识思维的第一觉知、时隔九年、九九归一、终是与叔本华的哲学体系完全链接上了、看破而后放下的自由自在、挫折是成长不可缺失的养分。

25、《辛巳》

身后熊熊一把火

日日追逐不停歇

灵光乍现跃入火

天水飘淋身清凉

26、

去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才是快乐之道、当一切都由心而发、便没有了自律这回事、反而会产生无穷的力量、乐在其中、事半功倍、永不疲倦、甚至创造奇迹。

27、

读书最大的裨益在于:打开认知的局限、破除生命的迷惘、若是能在这一过程中、有幸巧遇善知识、那便是最大的福报、有些人是先知再行、有些人是先行再知、但不管如何终究都要回归到知行合一、愿我们都能充满勇气、尽情且快乐地去体验生命的无限可能。

28、光始现的那一刹、感觉整个宇宙都被点亮、是那日盛夏的午后、我端坐在案边观想、窗外烈日普照着整片树荫、我的心与光融合在了一起、鸟鸣为我们做了唯一的见证。

29、

欲知前世因、今生受者是、在受果报的同时、也在造作新的业因、如何应对果报的选择权完全掌握在我们个人手中、不怨天尤人、勇敢积极得承担、要明白一切的生发皆有迹可循、福祸无门、唯人自招、不论身处顺逆境都不忘提升为人的品德、不断打破认知的局限、思维力有助于我们活得更加通透且自由、山外有山、人外有人、天外有天、承认自己的无知、发自肺腑的谦逊、是抵达智慧彼岸的捷径、所谓的“福慧双修”在当下就可诠释践行。

30、

知而后行举重若轻

行而后知负重前行

若是想要在无常中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、就要不断地往内在输送养分、主动转痴成智、别待到行而不得再反求诸己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行走、便是古圣先贤给予我们最大的庇护。

31、

美是直观地照见、自然地生发、而非分别的主观、一旦为某种相下了个美的定义、大美便会离我们远去、当你想要留住美的时候、美已被执取之心所扭曲、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完成方式、平等尊重或许可以抵御偏见的涌动。

32、

在现实里所面临的阻碍、都是来帮助我们、泯灭相上的业障、万法皆空、因果不空、一次次始料未及的遭遇、一次次地体悟彻见、我们有一个本具的清净自性圆明体的存在、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、你的一切也是如此的珍贵。

33、

心境的平和、安稳、自在、而后升起得无穷力量、这股力量的抵达是人为的激励所无法比拟的、物从心、即是外境显现的有为、是从心而发的、并不是意识在做主导、它是超越了物欲的驱使、是一种忘我的状态、这种勇气不是莽撞的无畏、是可以牺牲一切的“同体大悲”。

第一次的体验、自然地获得了自身的天赋、并巧遇善知识、第二次的体验、明确笃定这一世的使命、也遇到了解开我生命迷惑的善知识、终是感受到了何为“一日为师、终身为父。”

我看不见它从何处来、也看不见它将归向何处、或许它是无处不在的、或许这一切的演变、都是源于“自性”被启动的那一刹那。

34、

世间有为法、如梦幻泡影

如露亦如电、应作如是观

我们著相程度的深浅、与对于这个世界的感知、真实与否是成正比的、当某一天我们真正放下了所有、整个宇宙于心只是一个虚幻相罢了、就是这般无比的认定、如金刚坚不可摧。

我们大抵都是因为一路怀抱着悲怆、才会尝试着去追逐外在的事物、以此来抚平久病不愈的伤口、可是聪明的你啊、在因缘成熟的某个当下、会骤然觉醒向内驰聘、圆满光明自在无碍才是原本的你啊。

35、

往事突然的浮现

就像一个沉默的潜伏者

贸然摊开他的手掌

问你是糖果还是苦胆

我说:

是忏悔啊!

是自作自受啊!

是过去生中的造作啊!

念念不忘是潜伏者的温床

念念无我念念皆是幻影

36、

人生曲曲折折、我们必须要保有坐过山车的勇气、从年少的热烈到后来的静默从容、无一不是这场体验的衍生品、命运就是如此、该经历的不论你如何逃窜、也还是避免不了、与暴风雨来一次正面的交锋、倘若这一切早已设定程序、那么我们需要在既定中习得点什么呢?

或许是、洞察身心幻垢、体认大道玄妙的境界。

37、

梭罗说:要尽可能无拘无束地生活,囚在土地上和囚在监牢中差不多。

终其一生、在生死流转之间、如何跳脱出生命循环往复的囹圄、终结生生不息的荒诞、回归心性的圆满光明、是生生世世所要修习的课题、觉醒的种子潜藏在第八意识、这是大道给予灵魂最慈悲的馈赠。

38、

解除恐惧最彻底的方式、就是直面恐惧、在一次次的练习当中、在惶恐、心惊、焦虑之中、看清事物的本质、直至能够平静地对待恐惧、就像看一场花开花落、看一次云卷云舒的旁观视角、渐渐的、自然而然的、会发觉“我执”的顽固在悄然地瓦解、你也活得更加从容、平和、自在。

39、

所谓的放下、不是直接舍弃不要了、而是缘来的时候、变化临于吾身的时候、不管好与坏、勇敢地接住它、面对它、处理它、同时放下它、四则一、一则四、我们不过是在做一场具有相续性的梦、玩一场错综复杂的大型网游、不论周遭的环境如何毁坏、请大胆地融入进去、不要抗拒、当我们能够游刃有余地操纵这种变化、且心态如虚空一般如如不动的时候、命运的齿轮就会开始旋转、把你不知不觉地丢入下一个轨道。

40、

宇宙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、我在变化、妈妈也在变化、我在走向死亡、妈妈也在走向死亡。

面对母亲的病重、我知道这是命运于我的一种警讯、从内心真正接受死亡的考验、彻底地敞开心扉、迎向真理。

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在修行中徒步、唯一差别的是知道与不知道、命运于我们都是仁慈的、从你轻微在意的东西进行磨砺、而后慢慢加重、最后以你最在乎最割舍不下的东西、来一次重击、能跨过去就直接过了、反之便会陷入无尽的痛苦、被这种缠缚越勒越紧、直至……

最新小说: 墨上花府 无限流:当疯批美人遇上神经病时 相思与明月 起风了,再见! 蝶十一 山川互敬等童话 一个少女的自我救赎 听的人乏味 今晚月明 鬼压床,压我的竟是赘婿男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