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_全文免费无广告阅读 > 女生言情 > 人生自有安排 > 第十四章 谭家华回学校准备交流会

第十四章 谭家华回学校准备交流会(1 / 1)

家华和雨纷吃完,二人便去了后海溜达。夏日的后海与冬日的不同,总是人满为患,让人感觉偌大的BJ并不孤单。

一个车夫拉着车笑嘻嘻地家华和雨纷:坐吗?30块钱畅游后海。家华看了看雨纷:“试试?”雨纷笑着说:“多大个人了,还让人大爷拉?”大爷笑着说:“别看我岁数大,我体力可是好的很,你们两个不是BJ的吧,我从小在BJ长大,能给你们说一路故事呢。”小伙子不带女朋友坐坐吗?家华和雨纷尴尬并异口同声地说道:“大爷误会了,我们只是朋友。”家华内心有些失落,这么多年了,其实从实践时候起,他的心里便一直是雨纷一人。哪怕研究生博士遇见再多的人,也依然记得那个初见面时的那个蓝色清晨,只是苦于没有机会表达。雨纷看家华在看着自己发呆,脸有些发红。伸手在他的面前晃了晃,“想啥呢?”这时家华才回过神来,“没什么,那还坐吗?“

这时雨纷已经笑盈盈地一条腿迈上了车子,“大爷都这么说了,再不坐可就是我们不礼貌了。”

逛完后海,已经是傍晚时分,落日的余晖映在家华的脸上,让雨纷一时失了神。不似后来经常留长发的木深,家华的头发收拾的干净利落,是典型的理工男造型,但不得不说,很帅气。这让雨纷想起了实践那次,也是这样的落日余晖,她在地铁里偷拍了他,竟不由地脸红了一下。

家华也要赶高铁回学校了,过几个月还要做一个关于防震减灾知识图谱的交流会。雨纷也去高铁站送了他,临走时,家华对雨纷说:“人和人之间讲究的是缘分二字,如果有些人让你失望与彷徨,请记住,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你珍惜的人和事,然后把好心情点亮重新出发吧。”雨纷明白他话里的意思,也很感动有人关心着自己,对自己说这些话。为了不让家华看到自己的难过,她扭过头去擦了擦眼睛。

回到学校,家华和雨纷报了平安。第二天一早,家华便去图书馆研究自己即将要做的用于防震减灾的知识图谱工具。家华是智能物联网研究中心的,应导师要求要做该项研究并向来参观的特聘副研究员Jary做汇报。

3天过去了,家华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,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行代码。凌晨三点的实验室里,散热风险的嗡鸣是唯一的背景乐。他揉了揉发红的眼睛,点击运行,进度条缓慢爬升,像一只疲惫的蜗牛。

“又失败了!”当“内存溢出”的报错再次弹出时,家华把脸埋进双手。这是他这周第七次尝试将地质构造数据与历史震例关联建模,每次都是在数据量达到某个临界点时崩溃。想起当年汶川地震带走了那么多生命,他曾经就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:用技术让更多的人逃过这样的灾难。

“还没走?”实验室门被推开,导师王新兵教授走了进来。

“王老师,我...”家华下意识想遮挡屏幕上的报错信息。王教授摆摆手,拉过椅子坐下:“直接说问题。“

“我想构建一个整合地质数据、建筑信息、人口分布和历史震例的知识图谱系统,理论上可以在地震发生时快速预测灾害分布和最优救援路径。“家华调出设计图,“但现有数据库太分散,格式不统一,一整合就...“

“就崩了。“王教授接话,啜了一口茶,“知道为什么没人做这个吗?“

家华握紧拳头:“因为难。“

“因为既不属于纯计算机,也不属于传统地震学。“王教授指着屏幕,“你要打通至少六个学科的数据壁垒,还要让应急管理部门买账。硕博五年,够你发十篇传统课题论文了。“

“但那救不了人!“话一出口家华就后悔了。王教授是少数支持他跨学科研究的导师,去年还帮他申请了特别研究基金。

出乎意料,王教授笑了:“十年前我说要搞地震预警系统时,前辈也是这么劝我的。“他站起身,“下周地震局有个数据标准化会议,你去听听。“

会议比家华想象的更令人沮丧。各个单位守着自家数据像守着一箱黄金,讨论“共享协议“比讨论地震机理还激烈。茶歇时,他听到有人议论:“防灾科技那个博士生又在做他的乌托邦系统了...“

回校的地铁上,家华打开笔记本,继续调试代码。突然,一条新闻推送跳出来:《云南漾濞5.2级地震已致17人受伤》。他手指颤抖着点开详情——震中位置与他上周标记的一个潜在风险区域只差8公里。

“如果系统建成...“这个念头像刀一样扎进心里。当晚,他重新设计了架构,决定从小范围试点开始。

三个月后,团队其他成员陆续退出。计算机系的嫌数据太“脏“,地震学专业的觉得算法“黑箱“。只有地理信息专业的硕士生林小雨偶尔来帮忙处理地图数据。

家华十分苦恼,跟雨纷发消息说了最近的苦恼,这时雨纷一句话点醒了他:家华,我也工作几年了凭我的工作经验来看,我觉得你要不要考虑加些实际灾情数据?有些经验根本不在任何数据库里。因为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,走出去都是答案。“

这个建议点亮了家华。他向雨纷表达了感激之情,之后他申请了青海地震灾区的实地调研,王教授给了他最后三个月的经费支持。

家华跟着当地防灾办走访损毁建筑,记录那些没有进入国家数据库的损毁特征。在一处半塌的藏式民居前,他遇到了许谈——州地震局的技术员,年仅18岁正在手工测量墙体裂缝的走向。

“你们那些仪器数据在这里没用。“许谈头也不抬地说,他蹲在地上的身影像一只警惕的羚羊,“这种石木结构的老房子,倒塌方向从来不符合你们的力学模型。“

家华蹲下身:“为什么?“

“因为工匠会沿断层线调整梁柱走向,祖辈传下来的避震智慧。“许谈终于抬头,晒得黝黑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眼睛,“你们的系统里有这些吗?“

两周的朝夕相处中,家华见识了这个倔强的男孩如何用一部老式数码相机和Excel表完成精密的灾情分析。许谈则第一次看到有人认真对待她收集的那些“非标准数据“。

“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?“临走前一晚,许谈在简陋的办公室里打开一个铁柜,里面整齐码放着几十个硬盘,“这是过去十五年西南地区所有小震的实地调查报告,因为'不符合上报标准',只能堆在这里。“

家华心跳加速:“这些数据...能给我一份吗?“

许谈盯着他看了很久,突然问:“你的系统真能预测灾害分布?“

“现在还不行,但如果有这些数据...“

“我跟你回上海。“许谈合上柜门,“三个月,帮你把数据清洗入库。条件是系统第一个试点必须放在西南地区。“

许谈入像给即将熄灭的火堆添了干柴。他不仅带来珍贵的地方数据,更用基层经验不断修正家华的模型假设。某个凌晨,当他们成功将第一组民间智慧编码成系统可识别的规则时,实验室突然断电。

“完了!“家华冲向服务器。

“等等。“许谈摸黑打开手机照明,“你看!“

备用电源维持着核心服务器的运转,屏幕上,知识图谱首次完整显示——地质断层、建筑类型、人口密度、历史震例、救援资源,以及那些从未被计入的民间经验,全部以立体网络形式连接在一起。

“我们...做到了?“家华声音发抖。

许谈突然抓住他的手:“云南又震了!快输入参数!“

两人手忙脚乱地导入最新地震参数。系统开始运算,进度条第一次流畅地跑完全程。屏幕上,震中周围50公里内的区域被标记出不同颜色的风险等级,几条绿色虚线标注出最佳救援路径。

“这是什么?“许谈指着几处红色斑点。

“系统预测的次生灾害高风险区。“家华调出详情,“基于土壤液化历史数据和当地建筑...“

许谈已经拨通电话:“李主任?我是州地震局小许。对,就在刚才,请立即排查我发您的这几个点位...什么?怎么知道的?“她看向家华,嘴角上扬,“一个可靠的预警系统。“

一周后,应急管理部的邀请函放在了王教授桌上。家华站在办公室门外,听到里面传来激动的对话:“...预测准确率达到87%!这要是能推广...“

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。家华和许谈埋头完善系统,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救援方式——用知识与技术,织就一张守护生命的网。

交流会的日子如期而至,家华上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,特聘副研究员满意地频繁点头,脸上洋溢着摸不掉的微笑,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期待能在未来与该中心在防灾减灾大数据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。

终于闲下来了,家华对雨纷说了这些日子如何做研究,问她近来怎么样。雨纷表示:“真羡慕你,要是我以后也能读研究生读博士,像你这么优秀该多好。”家华鼓励她说:不必羡慕我,你也很优秀啊,要不是你,我哪能进展这么顺利,再说了,研究生什么时候都可以读,只是早晚得问题。

最新小说: 天性 恶女娇软,五个疯批大佬窥视已久 三年又二年 腰软娇娇超会撩,禁欲世子沦陷了 不负倾城不负仙 假千金绑定神豪系统,养崽爆红了 变成京圈大佬的猫后我成了顶流 大小姐挺孕肚随军,被家属院团宠 穿梭平行世界爱上养成系狼狗弟弟 娇美人觉醒弹幕,禁欲大佬宠疯了